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公司新闻
ku酷游官网对话“红楼菜”创始人孙大力:从名著衍生菜品佳肴满席文化悠长

发布时间:2023-02-01 10:19:44    浏览:

  初见孙老,给人的印象谦逊而平和,70多岁的高龄,依然精神抖擞。作为红楼宴的创始人,孙大力老师自1983年发起红楼宴研究工作,至今已有近40个年头。

  何谓红楼菜?即人们依据《红楼梦》的饮食内容进行菜品研制而形成的菜品。研发过程不仅要求师傅有高超的厨艺,对烹调知识有系统、全面的认识,更要对《红楼梦》一书的内容及写作背景了如指掌,能够结合当时的实际情况及当代人们的饮食潮流及习惯进行合理的创新。

  而如今市面上红楼宴的标准制作方法,大部分出自孙老之手。面对外在赞誉,他寥寥几句轻松带过,而谈及所创立的菜品,这位在厨界打拼近一个甲子的老人思如泉涌,思考分外睿智。

  时间回溯至1965年,孙老在北京市服务学校开始学习烹饪,由于当年入学的人数达到800人,学校师源不够,其中400人被外派到北京各饭店学习实践,另外400人留校学习,一个月之后,互换位置。

  “在轮流交替间,吸取到了很多书本以外的经验,刚毕业没多久,我有机会被推荐到首都体育馆后勤做主管,这是难得的升迁机会,但我拒绝了,还是无法割舍对烹饪专业的热爱。”

  1970年,孙老被邀请到“来今雨轩”饭店工作。这家原本主打以西餐、山东菜为主的宅门菜,虽然名厨云集,但是不太适合解放初期的消费水平,造成了经营不善的局面。

  “我师傅接手饭店之后,改为以川、贵菜为主,自此,经营情况得到了扭转。”孙老回忆道,后期,饭店在文革中受到了很大的影响,直到市里批下,进行修复之后,“来今雨轩”才得以重新营业。

  直到1983年,孙老师在红学爱好者康承宗老师的推荐介绍下,认识了周武昌、端木蕻良、冯其庸、李希凡、胡文彬等红学大家,大家志趣相投,自此,1983年率先在全国开始研发“红楼宴”。

  不仅是菜品成功,孙老所研发的“红楼宴”为“来今雨轩”饭店带来了新的转机,赢得了国内外代表,甚至是国家领导人的极高赞誉,承办了一场场空前盛大的活动,如第十四届世界法律大会、中国首届饮食文化研讨会,法国世界御厨协会的100多个国家的首脑御厨品尝红楼宴都给予了极高的赞誉。

  “起初的红楼宴菜谱一共包括60多道菜品,其他绝大部分菜品在《红楼梦》一书上都是仅有菜名出现。”对于红楼菜的研发过程,孙老如数家珍、娓娓道来,“我们当时给红楼菜的定位是每道菜都要能够在书中找到出处,每道菜都有典故,红楼宴讲究汤的使用不用味精,菜品味道以南味为主,南北结合。”

  孙老告诉记者,红楼宴大获成功后,当时很多人建议申请红楼宴专利,“申请专利不利于后人发展红楼宴,餐饮行业也要像其它文化一样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孙老表示。

  基于此,孙老也着眼于红楼宴的传承,但收徒过程确实慎之又慎,从人品到菜品缺一不可。 “师父说过,做事先做人,这也是我的人生信条,并借此来告诫自己的徒弟。”孙老说,“在收徒一事上,我才会更为慎重,原先跟我的那十几个徒弟,在我身边二三十年了,都是一点点教出来的,经过他们自身的努力现在已成为国家认可的中国烹饪大师,现在时代不同了,他们都需要更好的发展,所以我都放手让他们自己出去成长,学着走出自己的路。”

  如今,红楼宴延续了1983年裁定的制作方法,但也在不断改良。以茄鲞出品方式为例,在原著中这是一道冷热结合的菜品,是将热的辅料松仁等干果、鸡肉等用醩油炒好淋在烧制好的茄子上。“本身茄子比较吸油,在炸的过程中茄身吸饱了油,这种吃法并不符合现代人要求低油的健康理念,采取了炸后的茄子放到吸油纸上吸去多余的油脂。”孙老介绍,“现在研究菜品,健康和美味同样重要,我们也在坚持摸索。”

  ku酷游官网

  身边的徒弟告诉记者,即便是在今天,孙老依然奋战在后厨,将毕生心血奉献于红楼宴的研发。“这可能就是老一辈烹饪大师对味道的极致追求。”对于师父的坚持和努力,徒弟们深有感触。

  “师父一直在推广中餐标准化,不仅仅是红楼宴,希望让更多中餐中的佳肴走进千家万户。”作为孙老的徒弟之一、小麦铺科技集团品牌市场负责人,汪晓辰告诉记者,在师父的指导下,目前已经成功研发了数百道标准化的中餐,受到消费者的好评。

  采访的最后,孙老略有感触,“过去在行业里常讲一句老话,餐饮行业好汉子不愿干,懒汉子干不了,这就是对我们的鞭策。”

友情链接